在党建引领和上级妇联的指导帮助下,绍兴市妇联自觉扛起创增收、促共富的使命担当,突出乡村重点、聚焦“扩中”“提低”,积极发挥引领服务联系职能,以“巾帼共富越工坊”建设助推三个“一号工程”,打造“一县一品”区域特色共富工坊,目前在建、已建设完成“巾帼共富越工坊”样板间34家,成立各级巾帼共富实践中心6处,吸纳2.5万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万元,在长效机制、典型引领、技能培训、服务保障、产销融合、宣传推广等方面涌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动案例。 一、搭建平台建机制,开启共富超链接。绍兴市妇联秉持“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协同共进、抱团发展”的工坊建设思路,作为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的牵头单位,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和包括组织部门在内的有关部门积极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凝聚建设合力。聚合政企村多方力量,打造多元立体共富矩阵,实现就业招工“供需链”精准匹配,打破产业发展的时空限制。市妇联将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等涌现出来的优秀岗位先进,以及市女企业家协会、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等优质的创业创新女性团体,作为共富工坊所用的“人才智库”,结合共富工坊特点和资源禀赋,积极开展“产才”结对活动,有效引导推动产业需求、科技知识和基层劳动力资源实现“双向奔赴”。 二、授人以渔添技艺,组织培训强赋能。由市妇联搭台,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妇联共开展来料加工、美食制作、手工技艺、村播电商等线上线下技能培训200余场,共计1.5万余名妇女参与技能培训。巧借女性社会公益团体力量免费开展培训班,夯实妇女群众致富带富的手艺基础。其中的典型人物,有嵊州市“两头门”巾帼共富工坊的负责人嵊州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沈红平和柯桥区向阳花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王文娟。截止目前,“两头门”巾帼共富工坊累计培训村嫂800余名,人均创收7万元以上。王大姐工作室负责人王文娟常年组织开展残疾妇女、育才学校(特殊学校)丝网花制作培训,并通过巾帼直播间录制制作视频等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同时,各级妇联以赛代训,通过举办首届巾帼风采云上大展示活动,最佳工匠(巧女)套口、修补职业技能竞赛,首届村嫂短视频大赛等赛事,重点选拔“妇”字号创业创新和职业技术人才,深度发掘妇女创业创新励志故事,不断加强工坊人才的选拔储备。此外,各级妇联还积极搭建工坊创业融资平台,如嵊州市农商银行的“越美·村嫂贷”项目,截至目前对村嫂发放贷款639户,金额7156万元。 三、多方借力寻商机,凝心聚力拓市场。市妇联指导各级妇联建立“村妇联+经纪人+农户”的来料加工模式,发展来料加工点400余个,培育经纪人300余名。各地区能够充分挖掘区域优势产业,整合形成越城编册装订、非遗布鞋,柯桥纺织酱货、南部山区农产品,上虞伞件加工,诸暨串珠包袜,嵊州小吃戏服,新昌蝴蝶结扭扭棒手工等独具特色和容易上手的工坊类型。此外,继续实施“巾帼乡村云播”计划,举办巾帼创新创业村播组绍兴赛区比赛,推介本土优秀巾帼村播人才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全面推进注入巾帼新活力。致力构建“一村一网红”带货达人队伍,采取线上来单制定服务,保证实现直播间内产品同城配送、冷链快递,极大地丰富了“巾帼共富越工坊”的创建形式,打破了“巾帼助力共同富裕”的地域瓶颈,实现当地特色产业“藤蔓式”扎根发展。同时,重点支持一批巾帼电商直播运营基地、巾帼美食直播间、巾帼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落地生根,有效探索“巾帼乡村云播”致富新路子,为新兴电商产业注入巾帼云力量,目前共举办“巾帼乡村云播”系列比赛7场,挖掘女性电商致富带头人50余名。 下阶段,绍兴市妇联将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继续寻找物色一批精明、能干、敬业、热心的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深度挖掘一批体现绍兴产业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操作相对便捷简单、符合女性就业特点、适宜在基层落地的“巾帼共富越工坊”样板间,打造党建引领、巾帼共富、产业赋能的“越地模式”和多元立体的巾帼共富矩阵。
|